美欧对伊朗石油业的制裁——基于剩余需求曲线和反事实法的评估

被引:2
作者
孙泽生 [1 ,2 ]
张惠岩 [2 ]
钟奇 [3 ]
机构
[1] 浙江科技学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
[2] 上海期货交易所
[3] 海通证券研究所
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伊朗; 石油业; 制裁; 剩余需求曲线模型; 反事实法;
D O I
10.13851/j.cnki.gjzw.2013.02.001
中图分类号
F416.22 [石油、天然气工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美欧不断强化的对伊朗制裁已成为影响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但其效果并非总是如美欧所愿。一方面,通过剩余需求曲线模型分析,可发现制裁的短期和中长期效果截然相反:短期来看,制裁的确能压缩对伊朗石油的剩余需求,限制伊朗的议价能力;长期来看,如果全球石油需求上升,替代性机制建立及制裁遵从度变化,都有助于恢复伊朗石油的竞争力,不利于制裁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基于反事实法的评估表明,1980年至今伊朗的年损失收益经历了"倒U型"变化,新一轮制裁给伊朗造成了逐月递增的收益损失,但此类损失也是伊朗内外政策之合法性的长期"投资",其成本—收益分析可能是决定美欧制裁效果的最可能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18 / 135+154 +154
页数:19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美欧制裁下伊朗能源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J].
雷闪 ;
肖玉茹 ;
韩萌 ;
邹涛 .
国际石油经济, 2012, 20 (09) :45-50+104
[2]   欧盟对IG的反垄断调查寂寥落幕 [J].
胥苗苗 .
中国船检, 2012, (09) :20-21
[3]   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从“偏向”到“摊牌” [J].
冷雪梅 .
美国研究, 2012, 26 (02) :97-113+5
[4]   制裁、反制裁的博弈与伊朗的核发展态势 [J].
赵建明 .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2012, 29 (02) :79-94
[5]   Why economic sanctions do not work [J].
Pape, RA .
INTERNATIONAL SECURITY, 1997, 22 (02) :90-136
[6]  
南非宣布恢复进口伊朗石油 .2 新浪网 . 2012
[7]  
韩国将恢复进口伊朗石油获伊10亿美元保费 .2 网易新闻 .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