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认知无意识、体验心智与隐喻思维

被引:19
作者
刘正光
机构
[1] 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关键词
莱柯夫; 认知语言学; 哲学基础;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0-06 [语言学派、学说及其研究];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80年,著名认知语言学家莱柯夫和约翰逊(Lakoff&Johnson:L&J)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首次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并提出了经验主义的观点。1987年,莱柯夫进一步论述了概念的体验基础和思维的隐喻性特征。1999年,L&J再次合作,将其长期以来的理论观点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和抽象,认为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体现在认知的无意识性,心智的体验性和思维的隐喻性。这三个基本特征不但构成研究人类思维和语言的认知研究的基本出发点,而且也构成了区分第一代认知科学和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基础。他的这些新思想和新观点在西方语言学界和哲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Metaphors We Liveby. Lakoff, G,&Johnson, M. . 1980
[2]  
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Lakoff,G. . 1987
[3]  
More than cool reason: A field guide to poetic metaphor. Lakoff, G,& Turner, M. . 1989
[4]  
Philosophy in the flesh. Lakoff,G,&Johnson,M. .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