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化煤粉表面形态分形特征

被引:29
作者
姜秀民
杨海平
闫澈
张超群
郑楚光
刘德昌
机构
[1]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2] 东北电力学院动力系
[3]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4] 华中科技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 上海
[5] 吉林 吉林
[6] 湖北 武汉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关键词
超细化煤粉; 颗粒粒度; 表面结构; 分形; 燃烧特性;
D O I
10.13334/j.0258-8013.pcsee.2003.12.031
中图分类号
TQ533 [煤的分析与检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该文将合山、晋城煤分别制成4种不同粒度的常规煤粉与超细化煤粉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英国Malvern公司的 MAM5004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合山煤、晋城煤各4种不同粒径煤样的粒度分布。采用美国Micromeritics公司的ASPA2000型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分析仪测定煤样的比表面积和孔隙。采用美国LECO公司的CHN 600型元素分析与MAC-500型工业分析仪测定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数据。运用分形理论和等温吸附理论及燃烧原理,分析煤粉颗粒粒度对其表面结构:比表面积,孔容积,孔径分布及其燃烧特性的影响。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表明,随着煤粉粒径的减小,煤粉颗粒的孔隙中小孔的数目增多,平均孔径减小,吸附量与吸附表面积增大,表面结构复杂,表面分形维数增高,有利于煤粉颗粒的燃烧。煤颗粒的表面分形维数能很好地反映煤粉颗粒的物理结构特性,并进一步提供有效的煤粉颗粒燃烧特性信息。超细化煤粉具有复杂的表面结构和高的表面分形维数,通过超细化改变煤粉的物理结构,完善燃烧特性,证明超细化煤粉燃烧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与前途的煤粉燃烧新技术。
引用
收藏
页码:168 / 17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粉煤颗粒粒度对燃烧特性影响热分析
    姜秀民
    杨海平
    刘辉
    郑楚光
    刘德昌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2, (12) : 143 - 146+161
  • [2] 超细化煤粉燃烧特性的研究
    姜秀民
    李巨斌
    邱健荣
    [J].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0, (06) : 72 - 75+79
  • [3] 比表面分析法研究劣质动力煤的燃烧特性
    晏蓉,赵思安,郑楚光
    [J]. 煤炭转化, 1995, (02) : 56 - 63
  • [4] 煤微孔的分形结构特征及其研究方法
    徐龙君,张代钧,鲜学福
    [J]. 煤炭转化, 1995, (01) : 31 - 38
  • [5] 煤颗粒燃烧的孔隙特性研究
    顾璠
    许晋源
    沈红梅
    [J]. 燃料化学学报, 1993, (04) : 425 - 429
  • [6] 吸附与凝聚[M]. 科学出版社 , 严继民, 1979
  • [7] The porous structure of bituminous coal chars and its influence on combustion and gasification under chemically controlled conditions
    Liu, G
    Benyon, P
    Benfell, KE
    Bryant, GW
    Tate, AG
    Boyd, RK
    Harris, DJ
    Wall, TF
    [J]. FUEL, 2000, 79 (06) : 617 - 626
  • [8] The effects of carbonization temperature on pore development in palm-shell-based activated carbon
    Daud, WMAW
    Ali, WSW
    Sulaiman, MZ
    [J]. CARBON, 2000, 38 (14) : 1925 - 1932
  • [9] 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 Mandelbort BB. W.H.Freeman .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