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关系研究——以延安市为例

被引:15
作者
吴金华
李纪伟
梁晶晶
机构
[1]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耦合度评价; 土地利用程度; 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利用程度标准;
D O I
10.13708/j.cnki.cn11-2640.2011.08.010
中图分类号
D922.3 [土地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7 ; 120405 ;
摘要
研究目的:通过对区域土地利用程度与效益关系研究,发现之间规律并揭示土地利用问题,以指导今后区域土地科学利用。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分别采用改进后刘纪远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综合指数法评价延安市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再采用容量耦合模型和动态耦合模型研究两者之间关系。研究结果:延安市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组成的土地复合系统正处在由协调发展向极限发展的过度时期,未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评价已不能仅从土地利用程度或效益单方面入手,而应当从土地利用系统角度去考虑。采用土地利用程度和效益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较好的评价人类利用土地恰当与否的方法。(2)应针对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特点,采用改进的刘纪远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有利于获得更符合研究地区的评价结果。(3)延安市要在土地适宜性、生态敏感性、生态安全评价基础上和在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前提下进行区域土地利用程度适宜标准和警戒标准研究,为土地利用战略制定和土地利用结构布局调整提供重要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54 / 6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一个基于专家知识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化方法 [J].
谢高地 ;
甄霖 ;
鲁春霞 ;
肖玉 ;
陈操 .
自然资源学报, 2008, (05) :911-919
[2]   基于功效系数法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武汉市为例 [J].
王棚宇 ;
王秀兰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1) :79-83
[3]   宁波市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 [J].
梁红梅 ;
刘卫东 ;
林育欣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6) :91-95
[4]   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与案例研究 [J].
王雨晴 ;
宋戈 .
地理科学, 2006, (06) :743-748
[5]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及其在干旱区的应用 [J].
乔标 ;
方创琳 .
生态学报, 2005, (11) :211-217
[6]   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J].
彭建 ;
蒋依依 ;
李正国 ;
张小飞 ;
李卫锋 ;
岳隽 ;
不详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5, (03) :304-309
[7]   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度分析 [J].
刘耀彬 ;
李仁东 ;
宋学锋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1) :105-112
[8]   可持续发展通道及预警研究 [J].
徐学荣 ;
吴祖建 ;
张巨勇 ;
谢联辉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03, (02) :31-37
[9]   区域可持续发展轨迹及其度量 [J].
曹利军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8, (02) :48-52
[10]  
农地流转机制研究[D]. 方中友.南京农业大学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