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新世纪中国农产品价格变动特征及原因分析
被引:11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利庠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陈秀兰
机构
:
[1]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来源
:
教学与研究
|
2012年
/ 10期
关键词
:
农产品价格;
变动特征;
原因分析;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F323.7 [农产品价格与市场];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中国农产品价格在2004年出现拐点,由低位平稳运行变为明显上升;生产成本上升、供需结构紧平衡、货币过度供给和突发事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2007年后农产品整体价格涨幅加大,年均上涨约11个百分点,其中三大粮食品种、棉花、蔬菜、水果的年均波幅变化相对较小,而大豆、豆油和肉类的价格波幅变化较大。长期来看,农产品供求紧平衡和生产成本的刚性上升将会进一步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短期来看,三大粮食品种价格将稳步上升但幅度可控;油棉类产品价格更易受国际市场影响;猪肉价格周期性上涨接近峰值;蔬果等小宗农产品价格波幅呈现很大的不确定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
我国蔬菜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山东、北京的调研
[J].
张喜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
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
张喜才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利庠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屹楠
.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1,
(05)
:78
-90
[3]
突发事件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以我国肉鸡行业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喜才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利庠
.
经济师,
2011,
(01)
:22
-24+26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回顾
[J].
程国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程国强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雪高
.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
(04)
:1
-3
[5]
我国全面小康时期食物结构目标分析
[J].
许世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许世卫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
(01)
:10
-14
[6]
择优迁移、教育深化与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J].
郭剑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郭剑雄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
(04)
:89
-96
←
1
→
共 6 条
[1]
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
我国蔬菜产业链各环节成本收益分析——基于山东、北京的调研
[J].
张喜才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
北京商业管理干部学院
张喜才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利庠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屹楠
.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1,
(05)
:78
-90
[3]
突发事件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以我国肉鸡行业为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喜才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利庠
.
经济师,
2011,
(01)
:22
-24+26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回顾
[J].
程国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
程国强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徐雪高
.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3
(04)
:1
-3
[5]
我国全面小康时期食物结构目标分析
[J].
许世卫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许世卫
.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
(01)
:10
-14
[6]
择优迁移、教育深化与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J].
郭剑雄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郭剑雄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
(04)
:89
-96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