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诱导草鱼产生干扰素活性因子的研究

被引:20
作者
邵健忠
钱凯先
项黎新
李亚南
毛树坚
机构
[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干扰素,草鱼,草鱼出血病,鱼类免疫;
D O I
10.13242/j.cnki.bingduxuebao.001129
中图分类号
S941.41 [病毒性鱼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了病毒诱导前后草鱼外周血中干扰素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经病毒诱导的草鱼血清中出现明显的干扰素抗病毒活性,25℃水温下诱导3天,其活性达到高峰,在草鱼细胞中的效价(Log2CPEI50/0.1ml)可达11.08±0.58以上。草鱼血清干扰素具有100000g离心不沉降,耐热,在pH2.0-10.0范围内活性稳定,抗DNase和RNase,对胰蛋白酶、糖苷酶和NaIO4敏感等性质,其抗病毒作用依赖于细胞内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在鱼类细胞中具有抑制不同病毒的能力,但在人、哺乳类、鸟类和贝类等细胞中无抗病毒作用,表现出抗病毒的广谱性和相对的种属特异性,与高等脊椎动物干扰素的特性相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62 / 67
页数:6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