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楚人的武术文化探究

被引:3
作者
王家忠
机构
[1] 安徽巢湖学院体育系
关键词
武术文化; 楚人; 先秦时期;
D O I
10.16237/j.cnki.cn44-1404/g8.2009.12.015
中图分类号
G852 [中国武术];
学科分类号
040304 ;
摘要
先秦时期,楚国吸收吴、越的冶金技术和击剑技艺铸造出长剑。楚国不但拥有射术精湛的高手,而且形成了较完整的射术理论。"长兵的缩短,短兵的延长",显示了楚人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也使武艺的内容、方法更加丰富和充实。荆楚地区独特恶劣的地理环境和战争、动乱的历史条件是楚人尚武的根本原因。战国初期,在楚国上层贵族中流行导引养生术,深受道家养生思想的影响,练养结合是荆楚武术的特点。楚人"赴江刺蛟、遂断其头"的刚勇品性,闪耀着楚人尚武的精神光芒。楚人尚武,乐战轻死的民族性格,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荆楚民族体育风格,正如《史记》中云:"楚人剽疾,勿与争锋是也"。
引用
收藏
页码:87 / 90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先秦楚人“尚武”成因探析 [J].
杨爱华 ;
陈恳 ;
李英 ;
刘红 .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2007, (02) :1-4
[2]   禹伐三苗之战对武当山武术形成的影响 [J].
甘毅臻 ;
蔡仲林 .
博击(武术科学), 2006, (01) :17-19
[3]   楚人先民溯源略论 [J].
赵炳清 .
民族研究, 2005, (01) :80-87+109
[4]   浅议楚人的竞技项目及其水平 [J].
刘玉堂 .
江汉考古, 2003, (03) :63-67
[5]  
中国武术史概要[M].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余水清编著, 2006
[6]  
春秋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顾德融,朱顺龙著, 2003
[7]  
吕氏春秋[M]. 华夏出版社[(战国)吕不韦著], 2002
[8]  
山海经[M]. 宗教文化出版社[汉]刘向[汉]刘歆校刊, 2002
[9]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 1998
[10]  
伍子胥[M]. 长江文艺出版社 , 易卫华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