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表现形式与渊源之我见

被引:4
作者
王秋玲
机构
[1]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国际法; 表现形式; 国际习惯; 一般法律原则; 司法判例; 拘束力; 法律; 国际法的渊源; 国际常设法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9 [国际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9 ; 030206 ; 030609 ;
摘要
<正> 从辞义上说,“渊源”和“形式”是两个含义根本不同的概念。中文的“渊源”与英文的“Sources”和拉丁文的“Fons”意义相同,都是指水流的源头、源泉,通常用来比喻事物的根源、本原或事情的根由、来历。例如,我国《辞海》对“渊源”一词的释义为:“本谓水源,也泛指事物的本源、根源。”《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则解释说:“比喻事情的本原。”而对“形式”一词的解释是:指事物的形状、结构或外在的表现形态。很明显,“渊源”和“形式”各有不同的内涵,是两个不容混淆不能替代的独立概念。但为什么法学家们在谈到国际法的外在形态时不直言“表现形式”,而都习惯使用“渊源”一词呢?这有其深远的历史原由。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5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国际法引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王铁崖著, 1998
[2]  
罗马法[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谢邦宇主编, 1990
[3]  
国际法导论[M]. 法律出版社 , (英)斯塔克著, 1984
[4]  
国际法基础[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日]寺泽一, 1983
[5]  
国际法[M]. 法律出版社[]伊格纳钦科等,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