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机制演进下的金融交易异变与法律调整进路——基于信息哲学发展和信息技术进步的视角

被引:24
作者
汪青松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
关键词
信任机制; 金融交易; 信息哲学; 信息技术; 区块链;
D O I
10.13415/j.cnki.fxpl.2019.05.008
中图分类号
D912.28 [金融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法学视角下的交易行为以合意为其内核,而借鉴信息哲学观能够进一步揭示出交易合意达成之基础乃是以信息为媒介的信任机制。信息障碍影响主体之间形成信任,以银行为代表的信息中枢逐渐充当起信用共识,中心化的制度性信任机制得以形成,金融交易中心化格局得以确立。中心化信任机制基础上的金融交易关系具有中介性和银行主导性特征,由此形成的传统法律调整逻辑存在自身不足。以区块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新发展使得基于技术理性而建构的共识性信任机制成为可能,并促使中心化的金融交易发生异变,由此不仅引发监管难题,也给传统民商法理论与制度带来诸多挑战。为此,需要从法律思维、规则理念、主体理论和制度、交易媒介范畴、治理理论与制度、义务与责任等方面推动民商法理论与制度不断创新,以更加契合信息社会新时代的发展脉搏。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论投资型众筹权益份额流动困境的破解 [J].
汪青松 .
社会科学研究, 2018, (04) :54-63
[2]   金融信托“刚性兑付”风险的法律控制 [J].
魏婷婷 .
法学杂志, 2018, 39 (02) :124-131
[3]   中国式众筹的信任如何构建和演化?——基于水木客众筹行为的案例研究 [J].
王雪莉 ;
董念念 .
管理评论, 2018, 30 (01) :242-255
[4]   略论人工智能语境下的法律转型 [J].
李晟 .
法学评论, 2018, 36 (01) :98-107
[5]   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信息文明 [J].
肖峰 .
河北学刊, 2017, 37 (05) :22-28
[6]   信息文明时代人的信息存在方式及其哲学意蕴 [J].
王天思 .
哲学分析, 2017, 8 (04) :18-30+198
[7]   信息文明的本体论建构 [J].
肖峰 .
哲学分析, 2017, 8 (04) :4-17+198
[8]   银行信用评级的信息质量及其次级债事前约束 [J].
许友传 .
金融研究, 2017, (07) :105-122
[9]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出口与信贷约束——来自中国的理论与证据 [J].
Robert CFeenstra ;
李志远 ;
余淼杰 .
财经研究, 2017, 43 (05) :4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