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2006—2010年广州市细菌性痢疾流行趋势分析
被引:4
作者:
魏跃红
杨智聪
康燕
王大虎
李美霞
机构:
[1]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源: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流行病学;
预防和控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16.4 [细菌性痢疾];
学科分类号:
100401 ;
摘要:
目的了解2006—2010年广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规律,掌握流行趋势,为制定细菌性痢疾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06—2010年细菌性痢疾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细菌性痢疾病例3 691例,年发病率介于2.98/10万~11.88/10万之间,呈逐年下降趋势。全年均有病例报告,其中6—10月份发病人数较多,占总数的51.12%(1 887/3 691)。全市发病率最高的区:2006年为黄埔区(31.84/10万),2007—2010年均为花都区(各年分别为21.69/10万、16.99/10万、15.41/10万和8.68/10万)。男性2026例、女性1665例,男女性别比为1.22∶1;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5岁以下低年龄组发病率最高(41.95/10万),其次为20~293、0~39岁年龄组,分别为7.75/10万和6.88/10万;职业分布以散居儿童最多,占22.16%(818/3 691)。病例报告情况以临床诊断为主,占84.26%(3 110/3 691)。结论 2006—2010年广州市细菌性痢疾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花都区和黄埔区为高发地区,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高危人群,应针对细菌性痢疾流行病学特征对其进行预防控制。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3
页数:3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