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程序回转现象之反思——以检察院“退处”和二审法院“发回重审”为研究范例

被引:10
作者
葛琳
机构
[1]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
关键词
程序回转; 退回公安机关处理; 发回重审; 变通思维; 绩效考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程序回转之所以成为诉讼法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是因为存在一些类似检察院退回公安机关处理和二审法院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将案件发回重审等争议较大又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的回转现象。就此二者的共性而言,它们既是公检法机关应对法律空白或漏洞的变通方法,也是公检法机关为规避绩效考核的负面评价而达成的执法交易,还是检法机关处理某些棘手案件时转移压力的技术手段。可以从不成熟的司法科层制下的功利主义诉求、为熟人或同侪可以无原则地变通规则的传统处世哲学、绩效考核的负效应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反思和规制。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9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论刑事诉讼中的程序回逆 [J].
吴高庆 .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 2009, (02) :14-19
[2]   论刑事程序倒流 [J].
汪海燕 .
法学研究, 2008, 30 (05) :129-138
[3]   审查起诉阶段案件退回公安机关处理之探讨 [J].
杨新京 ;
董丽娟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7, (03) :63-67
[4]   刑事诉讼中的效益原理——以审前程序为视角的比较分析 [J].
吴卫军 ;
任永芳 .
社会科学研究, 2006, (03) :97-102
[5]   刑事二审“发回重审”制度之重构 [J].
陈卫东 ;
李奋飞 .
法学研究, 2004, (01) :115-132
[6]  
刑事诉讼法通义.[M].陈瑾昆; 著.法律出版社.2007,
[7]  
官僚机构.[M].(美) 威尔逊;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8]  
中国诉讼法判解.[M].樊崇义主编;.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9]  
宪政新论.[M].季卫东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  
中国人的心理.[M].杨国枢; 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