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有的性质

被引:1
作者
李怀胜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关键词
持有; 行为性; 第三行为方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无行为则无犯罪”是刑法理论的基石,在此预设下持有的行为性似乎不证自明,然而在刑法理论上对持有性犯罪的行为方式到底应归属于作为还是不作为,抑或是第三行为方式则争议较大。传统刑法中以规范说作为划分“作为”与“不作为”的标准,持有自然没有作为第三行为方式存在的余地。但是以社会行为论作为基础的规范说因缺乏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其缺陷也是明显的,所以应当用规范论和存在论相结合的混合说来作为危害行为分类的标准。在自然意义上持有显然不同于作为和不作为,所以应当是第三行为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5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论持有型犯罪的主客观特征 [J].
郝守才 ;
张亚平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06) :23-26
[2]   试论刑法中的持有型犯罪 [J].
冯亚东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0, (01) :23-26
[3]   “无行为则无犯罪”——为一条刑法格言辩护 [J].
陈兴良 .
中外法学, 1999, (05) :47-55
[4]   刑法中的持有行为不是不作为 [J].
杨书文 .
人民检察, 1999, (06) :44-46
[5]   非法持有型犯罪问题的研究 [J].
龙洋 .
中外法学, 1999, (03) :97-100
[6]   持有型犯罪的若干问题 [J].
刘璇 .
政法学刊, 1996, (04) :51-55
[7]   三论第三犯罪行为形式“持有” [J].
储槐植 .
中外法学, 1994, (05) :20-22
[8]   也谈持有型犯罪——非法持有应是“作为犯罪” [J].
秦博勇 .
中外法学, 1994, (02) :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