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偏差与回归

被引:8
作者
王飞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关键词
劳动与技术教育; 实践理性; 教劳结合; 技术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33.93 [专业技术知识];
学科分类号
04 ; 0401 ;
摘要
新课程改革将劳动与技术教育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中,突破了传统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和要求。在新的情境下,应该从确立劳动是人的本质、教劳结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高度界定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价值。但是当前劳动与技术教育价值取向存在一些偏差,如重技术操作,轻实践理性;缺乏整体规划,课程开设流于形式;实践重视不足,边缘地位明显。针对这些问题需以实践理性培养为旨归,制订系统规划和顶层设计,加大宣传和研究力度等实现对技术宰制、碎片化实践及其"双重边缘"地位的超越。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唯物史观语境中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地位 [J].
袁杰 .
哲学研究, 2016, (02) :19-25
[2]   技术文化:高职文化建设新视野 [J].
何兴国 ;
王炜波 .
江苏高教, 2015, (05) :137-139
[3]   人的城镇化及实现路径研究 [J].
邬巧飞 .
求实, 2015, (02) :65-70
[5]   教育研究的转向:从理论理性到实践理性——兼谈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 [J].
李太平 ;
刘燕楠 .
教育研究, 2014, 35 (03) :4-10+74
[6]   技术文化:事实与价值双重领域的结合体 [J].
曾鹰 ;
乔瑞金 .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12, 33 (04) :139-142
[7]   当代社会理论的实践转向:起源、问题与出路 [J].
孟强 .
浙江社会科学, 2010, (10) :47-51+126
[8]  
邓小平文选[M]. 人民出版社 , 邓小平 著, 1994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79
[10]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