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理论与三次产业

被引:13
作者
钱伯海
机构
[1] 厦门大学
关键词
劳动价值理论; 物化劳动; 经济; 第三产业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 企业; 企业管理; 三次产业; 劳动创造价值;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1995.03.011
中图分类号
F719 [服务业];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2 ; 120202 ; 0202 ;
摘要
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第三产业规模,不论从产值或从就业人数,都占到整个国民经济的60~70%,而且呈现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得到大力发展,1992年8月,国务院确定到1995年,要的国民核算全部转到新核算体系的转道上去。新旧核算体系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新国民核算体系扩大了生产核算的范围,进一步认定把包括第三产业产值在办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作为反映国民经济活动总量的中心指标。这一切,对比过去只认定物质生产才是生产的MPS核算观点,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和变化。但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容不了三次产业理论,因而存在一些对立的分歧,笔者就此问题作一些阐明,并就此与李定中同志作进一步的探讨。钱伯海,
引用
收藏
页码:76 / 82
页数:7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