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研究的核心——关键种群的作用

被引:12
作者
刘庆
乔永康
吴宁
潘开文
包维楷
王跃招
曾宗永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山地生态系统; 退化机理; 关键种群; 岷江上游;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岷江上游地区在我国长江上游高山峡谷区具有代表性 ,由于近几十年来人为活动加剧 ,该区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简要介绍了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概况 ,讨论了关键种群在退化生态系统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为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退化机理研究应以典型的干旱河谷灌丛、亚高山森林和亚高山草甸等主要生态系统为对象 ,以关键种群为核心和切入点 ,重点研究干旱河谷指示植物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退化的关系、主要动植物种群变化在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过程中的作用、亚高山关键种苗木定居及对退化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及其对系统中氮素归还的影响等 ,进而有助于在理论上阐述关键种群的生态功能 ,探讨关键种群变化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的作用机理 ;在实践上为目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需求提供理论依据 ,推动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和该区域的生态建设
引用
收藏
页码:274 / 27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中国西南亚高山针叶林的生态学问题 [J].
刘庆 ;
吴彦 ;
何海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1, (02) :63-69
[2]   种、种的多样性及退化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和维持研究 [J].
赵平 ;
彭少麟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1) :132-136
[3]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 [J].
包维楷 ;
王春明 .
山地学报, 2000, (01) :57-62
[4]   退化山地植被恢复和重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J].
包维楷 ;
陈庆恒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8, (04) :81-87
[5]   关键种概念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J].
韩兴国,黄建辉,娄治平 .
植物学通报, 1995, (S2) :168-184
[6]   岷江上游森林生态及森林经营综合考察提纲 [J].
杨玉坡 ;
李承彪 .
四川林业科技, 1980, (S1) :65-67
[7]  
生态系统生态学.[M].蔡晓明编著;.科学出版社.2000,
[8]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M].陈灵芝;王祖望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