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媒介观开启的媒介人类学研究进路

被引:8
作者
刘宏宇 [1 ,2 ]
张怡然 [2 ]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2]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关键词
虚拟; 媒介; 人类学; 信息化; 赛博格;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206 [传播理论];
学科分类号
050302 ;
摘要
实体性二元论束缚了媒介人类学发展,三元虚拟媒介观是可替代的研究范式方案。虚拟性是媒介的基本属性,人类以虚拟方式超越现实性建构理想世界。媒介是人造世界的内部程式,它不是物质性实体,而是人与世界建立信息性实践关系时的情境和形态,是人的文化属性。人的再生产和进化是媒介化和信息化进程,媒介化生存就是文明化生存,其实质是创造和完善人造虚拟性存在,并向以赛博格为代表的后人类形态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5+68 +6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虚拟偶像:一种自带关系属性的新型传播媒介 [J].
喻国明 ;
杨名宜 .
新闻与写作 , 2020, (10) :68-73
[2]   信息即媒介:赛博空间中的媒介研究 [J].
罗敬 .
科技传播, 2020, 12 (17) :91-92
[3]  
人性化与自主性:媒介智能化进化的内在机制与双重结构[J]. 单小曦,别君华.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19(06)
[4]  
赛博人与虚拟偶像的交互:后人类时代的跨媒介艺术、技术与身体——以虚拟偶像“初音未来”的传播实践为例[J]. 袁梦倩.媒介批评. 2019(00)
[5]   叙事·主体·空间:虚拟现实技术下沉浸媒介传播机制与效果探究 [J].
段鹏 ;
李芊芊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 41 (04) :89-95
[6]   虚拟性媒介研究范式导论——理解作为媒介基本属性的虚拟性 [J].
刘宏宇 ;
刘亚光 ;
李婧文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9, 33 (02) :140-152
[8]   “行动的场域”:“媒介”意义的非现代阐释 [J].
钱佳湧 .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8, 25 (03) :26-40+126
[9]   显现的实体抑或意义的空间:反思传播学的媒介观 [J].
胡翼青 .
国际新闻界, 2018, 40 (02) :30-36
[10]   媒介技术本体论的边界区分 [J].
沈继睿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4, 30 (09) :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