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对玉米几个株型性状遗传效应的比较分析

被引:3
作者
许明陆
潘光堂
霍仕平
晏庆九
张兴端
张健
机构
[1]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研究所
[2] 四川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
[3] 重庆三峡农业科学研究所 四川重庆
[4] 四川雅安
[5] 四川重庆
关键词
玉米; 遗传模型; 配合力; 混合模型; NCⅡ设计; 雄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03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 7个自选系、7个外引系、外杂选系和按NCⅡ组配的 49个杂种F1 组合为研究材料。对差异显著的 7个株型性状应用混合线性模型、配合力两种分析方法对遗传方差和遗传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混合模型分析雄穗长揭示了显著的显性效应和不显著的加加上位性与加性效应 ,雄穗分枝数与其干重揭示了极显著的显性效应与加性效应 ,其余性状揭示了极显著的显性效应与加加上位性效应 ;配合力分析是在加—显遗传模型基础上进行的 ,只能揭示加性和显性效应。两种分析方法所得各遗传方差分量都存在显著差异 ,其差异因性状而异。分析表明 ,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不同方法对剩余方差分量和加性遗传方差分量估算不同而引起的。广义遗传率差异大小是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而引起的 ;狭义遗传率差异一部分是基因与环境的互作 ,另一部分却是两种方法所估算的加性 (加加上位性 )遗传方差不同而引起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25 / 128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广义遗传模型与数量遗传分析新方法 [J].
朱军 .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6) :551-559
[2]   不完全双列杂交单株资料的配合力分析 [J].
明道绪,黄玉碧,王超,荣廷昭,倪昔玉,潘光堂 .
西南农业学报, 1994, (03) :102-107
[3]   作物杂种后代基因型值和杂种优势的预测方法 [J].
朱军 .
生物数学学报, 1993, (01) :32-44
[4]   作物品种间杂种优势遗传分析的新方法 [J].
朱军 ;
季道藩 ;
许馥华 .
遗传学报, 1993, (03) :262-271
[5]   增广NC Ⅱ设计和遗传模型测验 [J].
莫惠栋 ;
李志民 .
作物学报, 1991, (01) :1-9
[6]   玉米自交系两种配合力在杂种一代的表现 [J].
张向群 .
作物学报, 1987, (02) :135-142
[7]   双列资料的遗传模型分析 [J].
莫惠栋 .
江苏农学院学报 , 1987, (01) :59-64
[8]  
遗传模型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教育司主编, 1997
[9]  
数量遗传学[M]. 四川大学出版社 , 高之仁 著, 1986
[10]  
农业试验统计[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莫惠栋 编著,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