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条竞合的本质

被引:7
作者
朱飞
机构
[1] 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侦查系 广东 广州
关键词
法条竞合; 法律本质; 社会本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1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030609 ;
摘要
法条竞合现象本源于法条关系,其罪刑关系如何,则需要到社会中去寻找根源。法条竞合的社会本质是犯罪所侵犯而为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竞合。法条竞合的社会本质是其最深层次的本质,它揭示了法条竞合发生的根源,也决定了法定刑的适用选择;法条竞合现象在理论属性上既非单纯的法条关系,也不能全然归于罪数形态研究中去,有立法方面的法条竞合(静态的法条竞合)和司法方面的法条竞合(动态的法条竞合即法条竞合犯)之分;法条竞合与犯罪构成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静态还是动态的法条竞合都未改变竞合法条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在逻辑上包容或交叉关系,法条竞合的法律本质是犯罪构成要件的竞合。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2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法条竞合新探 [J].
苏彩霞 .
贵州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0, (04) :1-5
[2]  
也论法条竞合犯[J]. 肖中华.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 2000(05)
[3]   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与法规竞合 [J].
张寿利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0, (03) :12-18
[4]   法条竞合新探 [J].
冯凡英 ;
曹艳芝 .
法学评论, 1995, (04) :8-10
[5]   法条竞合新探 [J].
龚培华 .
法学, 1992, (11) :34-36
[6]  
社会契约论[M]. 商务印书馆 , (法)卢梭(J.J.Rousseau)[著], 2002
[7]  
刑法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日)野村稔著, 2001
[8]  
犯罪通论[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马克昌主编, 1999
[9]  
刑法适用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陈兴良著, 1999
[10]  
罪数形态论[M]. 中国检察出版社 , 吴振兴著,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