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关系研究
被引:5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机构:
[1]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来源:
关键词:
洞庭湖;
生态经济区;
空间耦合;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7 [地方经济];
C924.24 [人口问题研究];
学科分类号:
0202 ;
020202 ;
摘要: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人口与经济在空间上的联系,存在一定的演变规律,这也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之一。选取人口和GDP两大指标,根据地域重心和地理集中指数等方法,运用arcgis等软件制作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地理坐标轨迹图变化图表,分析其变化趋势和驱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人口和经济分布具有较大的不均衡性,人口分布主要体现为向交通干线和区域中心城市集聚,其周围人口密度远远大于其他区域人口密度;经济分布主要体现为交通干线周围优于其他区域,而且人口和经济重心的总趋势是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7+104
+10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关系研究[J]. 山东财政学院学报, 2013, (01) : 64 - 70张广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人口与经济空间耦合研究[J]. 经济地理, 2011, 31 (02) : 195 - 200钟业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不详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陆玉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3] 中国经济与人口重心的耦合态势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J].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01) : 87 - 9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陶岸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不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中国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空间不均衡性对比研究[J]. 人口与发展, 2009, 15 (06) : 69 - 73沈续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王桂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孔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 [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域范围研究[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33 (02) : 249 - 25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甘肃省人口与社会经济重心的动态演变及其对比分析[J]. 中国林业经济, 2009, (02) : 41 - 4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7] 河南省1987-2006年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空间演变及对比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9, 30 (01) : 16 - 1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内蒙古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耦合的关联分析[J]. 地理研究, 2007, (05) : 995 - 1004毕其格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百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内蒙古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9] 环洞庭湖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J].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3) : 7 - 13董明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文理学院地理与旅游系陈端吕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文理学院地理与旅游系彭保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湖南文理学院地理与旅游系
- [10] 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重心的动态演变[J]. 人文地理, 2005, (01) : 117 - 120许月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地理系、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双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资源与环境地理系、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