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资源城乡配置差异的新政治经济学

被引:9
作者
陈刚 [1 ]
尹希果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2] 重庆大学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研究院
关键词
利益补偿; 金融资源; 城乡差异; 政治经济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832.1 [金融、银行体制];
学科分类号
020201 ;
摘要
本文对中国金融资源配置的城市化倾向和农村金融资源的外流给出了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解释,认为,中国的金融制度安排是内生于经济转轨时期的政府给予经济改革中的利益受损集团以利益补偿的需要,使得在这种内生性金融制度安排下的金融资源的配置不可避免的具有强烈的政府偏好意愿,导致了金融资源配置的城市化倾向,同时,政府维系的这种金融制度安排所内生出的利率抑制、垄断的银行结构和被抑制的农村金融等特征也必然加剧金融资源配置的城市化倾向和农村金融资源的外流。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65+126 +12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的利率管制与利率市场化 [J].
王国松 .
经济研究, 2001, (06) :13-20+95
[2]   城市性还是农村性:农村信用社的运行特征和改革的理性选择 [J].
盛勇炜 .
金融研究, 2001, (05) :119-127
[3]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体制改革的争论 [J].
谢平 .
金融研究, 2001, (01) :1-13
[4]   城乡收入差距的政治经济学 [J].
蔡昉 ;
杨涛 .
中国社会科学, 2000, (04) :11-22+204
[5]   关于利率与我国居民储蓄关系的探讨 [J].
李焰 .
经济研究, 1999, (11) :39-46
[6]   从农村居民资金借贷行为看农村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 [J].
何广文 .
中国农村经济, 1999, (10) :42-48
[7]   两种改革成本与两种改革方式 [J].
樊纲 .
经济研究, 1993, (01) :3-15
[8]  
中国农村金融制度:结构、变迁与政策[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张杰主编, 2003
[9]  
制度、渐进转轨与中国金融改革[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张杰著, 2001
[10]  
集体行动的逻辑[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奥尔森 (Olson,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