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知识知晓与社会网络和预防服务的关系
被引:23
作者:
王毅
[1
]
徐杰
[2
]
李志军
[3
]
张光贵
[4
]
李六林
[1
]
樊静
[5
]
机构:
[1] 四川省绵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控制中心
[3] 美国CDC全球艾滋病项目中国办事处
[4] 绵阳市卫生局
[5] 绵阳同志关爱小组
来源: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艾滋病防治知识;
社会网络;
预防服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93 [卫生宣传教育];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了解男男性行为者(MSM)艾滋病知识知晓现况,分析社会网络及艾滋病预防服务对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2009~06/09,采用应答者趋动招募抽样法(RDS),在MSM活动场所定时、定点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社会网络、预防服务等情况的招募和寻问式匿名现场调查。结果共调查400人,艾滋病防治知识平均总知晓率为92.1%,获取知识主要途径互联网62.8%、朋友57.0%、电视44.2%、宣传材料35.3%。不同主要寻找性伴场所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1.254,P<0.01),以联网最高,其次为酒吧/歌舞厅/茶室/会所,以浴室/桑拿/按摩最低,其次是公园/公厕/草地;认识MSM朋友人数与知晓率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s=0.142,P<0.01),认识朋友多,知晓率相对较高;不同介绍参加调查关系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905,P<0.05),熟人介绍者最高,其次是好朋友,性伴介绍最低。近半年是否接受过HIV检测、知道检测结果、安全套发放、润湿剂发放、同伴教育、防艾宣传资料发放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58、-2.308、-3.028、-3.106、-3.531、-4.019,P<0.05),接受过相应预防性服务者知晓率相对较高;是否以互联网、朋友、宣传材料为主要艾滋病防治知识来源者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54、-3.08、-2.196,P<0.05),以此为主要来源者知晓率较高,为有效宣传来源途径。结论绵阳市MSM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不平衡,受社会活动网络、接受艾滋病预防服务因素的影响,应针对性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提整体知晓率。
引用
收藏
页码:852 / 856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