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0 条
劳动市场摩擦、工资刚性与中国的通货膨胀持续性——基于不同工资竞价模型的动态分析
被引:11
作者:
叶正茂
王仕进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劳动市场摩擦;
工资刚性;
通货膨胀持续性;
货币政策;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4.10.003
中图分类号:
F249.2 [中国];
F822.5 [通货膨胀];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的通货膨胀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厘清产生这一特征的内在经济逻辑对于货币政策的分析与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考虑到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劳动市场的重要变化,文章在新凯恩斯框架下通过引入劳动市场摩擦与工资刚性,对中国通货膨胀持续性的产生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劳动市场摩擦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具有重要影响:货币政策的变化会导致经济总需求的变化,当总需求增加时,预期利润的提高使厂商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从而就业增加,但由于存在搜寻匹配摩擦,劳动市场的调整具有滞后性,从而工作时间的变化相对平滑,这延缓了厂商边际成本的变化,由此导致通货膨胀的变化相对缓慢。(2)在引入工资刚性后,工资的动态调整变得更加平滑,从而增强了通货膨胀的持续性。相对于有效纳什竞价模型,在管理权竞价模型中,厂商和工人不需要围绕工作时间和工资进行博弈,工作时间的变化不会导致工资的即时调整,从而进一步增强了通货膨胀的持续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5
页数:14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