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粤海外的历史地震活动

被引:4
作者
谢毓寿
机构
[1]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北京
关键词
闽粤海外; 历史地震活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闽粤海外地震集中分布于晚更新世以来活动最为强烈的近岸海域断裂靠近南澳和泉州的两个地段.1918和1906年南北两段分别发生过7.3和6.1级地震.笔者以这两次地震的仪器测定参数为准,通过宏观资料对比,参考地震背景,估定各早期地震的参数,编制了历史地震序列表.南、北两区地震活动基本同步,所记最大地震均在7.3级左右.大震以前,地震活动常有增强.主震后余震频繁,但强余震多发生在1至几年以后.15世纪晚期以来,出现过两次地震活动高潮:第一次在1600年前后,两区各发生43级以上地震8次,其中南区最强为6.7级,北区约7.5级;第二次在19世纪初,南区地震18次,最强达7.3级,北区仅6.1和5.5级地震各1次.1942年以来,整个地带极少中强震活动.究竟系“减震作用”影响,还是北区正在酝酿较强地震,值得深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505 / 516+534 +534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闽南海域1906年3月28日地震基本参数分析 [J].
丁学仁 ;
王屏路 ;
谢毓寿 .
台湾海峡, 1989, (01) :42-49
[2]   中国的历史地震研究 [J].
谢毓寿 .
中国地震, 1986, (02) :10-17
[3]   新的中国地震烈度表 [J].
谢毓寿 .
地球物理学报, 1957, (01) :35-47
[4]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M]. 科学出版社 , 金名其等编, 1987
[5]  
地震与抗震[M]. 科学出版社 , 谢毓寿 编著, 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