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黄土的粒度分析及其成因初步探讨

被引:31
作者
雷祥义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系西安,
关键词
秦岭; 黄土粒度; 大气粉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本文根据粒度分析资料探讨了秦岭山地黄土成因。秦岭黄土是由<0.25 mm的颗粒组成的,其中0.05~0.01 mm的粉土粒级含量在48%以上。秦岭黄土与黄土高原黄土一样都是大气粉尘堆积物。第四纪以来,西北风气流携带大量粉尘物质穿越秦岭南移,沿途降落到地表的粉尘物质在剥蚀较弱的地区(如黄河中下游)形成了大片连续黄土堆积,而在强烈隆升地带的弱剥蚀地段(如秦岭的凤州、商州等地)形成了零星黄土堆积。在我国,自西北向东南,呈带状分布的戈壁沙漠-黄土高原黄土-秦岭黄土-长江中下游下蜀土当是第四纪以来特定季风气候大气环流地质作用形成的一个统一的特殊地质体。
引用
收藏
页码:178 / 188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二百五十万年来季风环流与大陆冰量变化的阶段性耦合过程 [J].
刘东生 ;
丁仲礼 .
第四纪研究, 1992, (01) :12-23
[2]   中国东部的第四纪风尘堆积与季风变迁 [J].
杨达源 .
第四纪研究, 1991, (04) :354-360
[3]   秦岭北麓黄土沉积环境 [J].
雷祥义 ;
岳乐平 ;
屈红军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03) :79-88+127
[4]   中国黄土研究新进展 (二)古气候与全球变化 [J].
刘东生 ;
丁仲礼 .
第四纪研究, 1990, (01) :1-9
[5]   中国黄土剖面蓝田正极性亚带之确认 [J].
岳乐平 ;
王焰 ;
屈红军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 (01) :88+98+111-112
[6]   陕县张汴塬黄土剖面的古地磁研究 [J].
岳乐平 ;
孙卫 ;
苗建宇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4, (04) :82-88
[7]   兰州黄土的生成时代及结构特征 [J].
王永焱 ;
吴在宝 ;
岳乐平 .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8, (02) :3-29+161
[8]   从甘肃东部黄土的矿物成分和组织结构试论我国西北黄土的成因 [J].
王芸生 .
地质学报, 1960, (01) :41-53+131
[9]  
黄土高原第四纪[M]. 科学出版社 , 孙建中,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