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及营养支持

被引:27
作者
陈向燕
范玉华
曾进胜
苏永静
熊丽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
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脑卒中; 营养不良; 预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3 [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合理的营养支持措施。方法根据能否安全进食将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正常进食组(A组)和管饲组(B组),后者又分为持续营养液组(B1组)和分次普通流质饮食组(B2组)比较入院时一般情况、Glasgow昏迷评分和欧洲脑卒中评分(ESS)。患者入院时和2周后分别测量上臂周径(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并计算上臂肌肉周径(MAMC),其正常值由年龄匹配的60名健康人获得;检测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将以上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3个月后评估Barthel生活指数(BI)。结果60例健康人的MC、TSF和MAMC的正常值范围分别为(24.99~30.55)cm、(13.29~16.25)mm和(20.83~25.45)cm。6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3个躯体营养指标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入院时和2周后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11.48%和24.6%,两者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高龄、入院时营养不良和吞咽困难是2周后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1.08[95%CI为(1.01~1.16)]、7.64[95%CI为(0.94~61.86)]和4.38[95%CI为(1.94~16.09)]。入院时ESS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3个月后BI的独立危险因素,RR分别为0.78[95%CI为(0.66~0.92)]和1.71[95%CI为(1.56~1.91)]。营养支持后,A组患者的躯体营养指标和实验室指标均明显低于入院时;B1组改变无统计学差异;B2组除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外其他指标均显著下降。A组BI分别高于B1组与B2组,B1组患者的BI高于B2组患者。A组3个月内无死亡, B1组和B2组3个月内病死率分别为10.0%和29.4%,但两者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入院时低ESS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顸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常有营养不良,并随住院时间延长而恶化,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营养状况和预后,持续肠内滴注营养液可能是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
引用
收藏
页码:764 / 767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The natural history of dysphagia following a stroke [J].
Smithard, DG ;
ONeill, PA ;
England, RE ;
Park, CL ;
Wyatt, R ;
Martin, DF ;
Morris, J .
DYSPHAGIA, 1997, 12 (04) :188-193
[2]  
The prevalence of swallowing disorders in two teaching hospitals[J] . Michael E. Groher,Rochelle Bukatman.Dysphagia . 1987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