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3 条
学习者内部反馈的内涵、机理与干预策略
被引:7
作者:
董艳
[1
,2
]
吴佳明
[1
]
赵晓敏
[1
]
张以欣
[3
]
顾培蒂
[4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2]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3] 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4] 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内部反馈;
外部反馈;
反馈生成;
反馈干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34 [计算机化教学];
学科分类号:
040110 ;
摘要:
内部反馈是学习者在完成自我调控学习的进程内,对自己的学习目标、任务、能力、策略、情感和绩效等做出的一种综合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外部反馈只有被转化为内部反馈,才有可能影响到学习者的后续学习和表现。内部反馈与内部加工、元认知、反思不同,它强调学习者内部产生的反馈,是一种自发的、内在的、相对的认知过程,具有间接性和交互性。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比较理论与反馈干预理论是支持内部反馈发展的理论基础。比较观视角下的内部反馈模型包含三个层级:核心层是比较的内部过程,反映了个体的心智世界;中间层是反馈的内部心理环境,反映了学习者当前所具有的知识、信念和倾向,即概念世界;外围层强调了学习者获取外部信息的环境,反映了学习者所面对的真实世界。该模型为学习者构建了内部心理过程与外部客观环境之间的运转机制,使其在自我心智世界、主观概念世界和客观真实世界之间积极互动。内部反馈可能因外在的教学干预而得以改进。在线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前馈支架、范例选择、问题引导等策略加强反馈设计,帮助学习者克服对外部反馈的简单依赖,积极应对技术发展带来的学习和发展焦虑。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4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