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空心村”形态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4
作者
李长印
机构
[1] 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河南省; 空心村; 形态特征; 成因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河南省"空心村"分布广,数量大,占地多,并呈现出同心圆、多核心、扇形、带(条)状等多种形态。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制度、观念、环境等诸多方面。这种现象的存在和发展,不仅蚕食大量农田直接危及农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诱发许多矛盾严重妨碍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因此,深入分析这种现象的成因,对科学制定村镇建设规划,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粮食安全,都是至关重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01 / 105+110 +11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空心村形成机制与整治模式.[D].杨丹.湖南农业大学.2011, 04
[2]  
近二十年环洱海区域村落空心化研究.[D].朱宏莉.昆明理工大学.2012, 12
[3]   环渤海地区农村空心化程度与耕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及其耦合关系 [J].
杨忍 ;
刘彦随 ;
郭丽英 ;
李玉恒 .
地理科学进展, 2013, 32 (02) :181-190
[4]   中国村庄宅基地空心化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J].
宋伟 ;
陈百明 ;
张英 .
地理研究, 2013, 32 (01) :20-28
[5]   空心村整治应提升为国家战略 [J].
刘彦随 ;
龙花楼 ;
陈玉福 ;
王介勇 .
国土资源导刊, 2012, 9 (07) :31-33
[6]   河南省鲁山县古塘村“空心村”调查研究 [J].
雷鸣 ;
杨瑞升 .
社科纵横, 2011, 26 (10) :56-57+66
[7]   中国典型农区空心村综合整治模式 [J].
陈玉福 ;
孙虎 ;
刘彦随 .
地理学报, 2010, 65 (06) :727-735
[10]   土地挖潜的可行之路——河南省周口市“空心村”整治见闻 [J].
何志强 .
中国土地, 2009, (01) :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