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灾害的经济特征与社会发展

被引:30
作者
马宗晋,杨华庭,高建国,姚清林
机构
[1] 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
关键词
经济单元; 财政; 储备; 财政金融; 救灾款; 灾损; 经济;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43 [自然灾害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3002 ; 0837 ;
摘要
根据统计,我国灾损财政比从约1/20变化到约1/6,远高于发达国家。分省的灾损财政比在1%与150%之间。占总次数1%的重大灾害的经济损失占全部灾害直接损失的约1/4。重大灾害对城镇的发展有致命性打击。社会、行业、单元性防灾经济储备十分贫乏,公私财产防灾保险率很低,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也仅2~3%。灾后安置基本上依靠国家,城镇复建期可拖延达10年以上,且总投入量尚不足以调制灾损财政比的严重波动。为提高减灾经济效能,建议采取的行动:以广义量化理论等方法估计综合国力增长的趋势及其对减灾投入的制约,提出国家减灾总投入及分项投入比例的建议;建立以灾损财政比为基础的灾害分区、分级管理,制订减灾救助条例;以减灾系统工程和减灾预案作为启动性投入,以推进“持续农业示范区”的工作;开展全国自然灾害保险区划,进行社会经济单元易损性综合评估,预测扩保潜力,提高个人防灾保险基金的储备。
引用
收藏
页码:61 / 64
页数:4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