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成岩作用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被引:19
作者
鲜本忠
吴战国
姜在兴
邢焕清
杨伟利
何志平
机构
[1] 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2] 胜利油田清河采油厂
[3]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开发工程系
关键词
早期成岩作用; 研究进展; 发展方向; 数学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 [沉积岩];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早期成岩作用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概括总结了早期成岩作用的主要特点、地质响应和研究思路,介绍了在元素的迁移转化、硫酸盐还原反应、数学模型及微生物成岩等理论领域和多金属结核及早期成岩成矿、环境沉积学、土壤性质评价与改良等应用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早期成岩作用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未来可能在以下3方面快速取得突破:研究区域将进一步扩大,湖泊、三角洲及土壤中的相应研究将得以加强;多层的稳态或非稳态的一维、二维或三维的早期成岩数学模型将得以建立;其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将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沉积学及环境监测和治理等领域中。
引用
收藏
页码:133 / 139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黄河三角洲表层土壤早期成岩作用初探 [J].
王冠民 ;
马在平 ;
钟建华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6) :13-15+31
[2]   湖泊沉积物-水界面微量重金属扩散作用及其水质影响研究 [J].
马英军 ;
万国江 .
环境科学, 1999, (02) :8-12
[3]   沉积物污染和环境沉积学 [J].
李任伟 .
地球科学进展, 1998, (04) :81-85
[4]   一个多层的早期成岩作用模型 [J].
梅洪明 .
科学通报, 1997, (09) :947-950
[5]   黄河三角洲土壤的微形态特征 [J].
东野光亮 ;
陈介福 ;
须湘成 .
土壤通报, 1993, (03) :102-104
[6]  
控制铁锰结核地球化学特征的主导因素研究——Ⅰ.铁锰结核的地球化学特征[J]. 鲍根德.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1(08)
[7]  
英汉沉积学解释词典[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杨伟东等主编, 1991
[8]  
沉积岩石学[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余素玉,何镜宇主编, 1989
[9]  
地球化学[M]. 地质出版社 , 赵伦山,张本仁编著, 1988
[10]  
沉积岩石学[M]. 地质出版社 , 刘宝主编,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