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固氮研究现状和展望

被引:82
作者
沈世华
荆玉祥
不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合作用和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合作用和环境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 北京
[3] 北京
关键词
固氮生物; 固氮酶; 基因表达; 化学模拟; 微生物与植物相互作用; 功能基因组;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4 [微生物肥料(细菌肥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生物固氮是生命科学中的重大基础研究课题之一, 它在生产实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植物特别是粮食作物提供氮素、提高产量、降低化肥用量和生产成本、减少水土污染和疾病、防治土地荒漠化、建立生态平衡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本文在介绍国际生物固氮研究进展的同时, 着重叙述了生物固氮研究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成果: 收集了根瘤菌资源, 建立了最大的数据库, 修正和发展了国际上对根瘤菌的分类; 发现了固氮基因, 证实了克氏杆菌固氮基因操纵子的连锁性及正调控基因的调节机制和对氧、温度的敏感性; 发现苜蓿根瘤菌结瘤调控基因nodD3的产物对结瘤基因表达的启动不受宿主类黄酮的作用; 发现苜蓿根瘤菌的碳利用基因和固氮生物氮代射和碳代谢基因表达及其调节的偶联作用; 化学合成了根瘤菌的结瘤因子; 在固氮基因表达调节基础上, 构建了固氮基因工程菌株, 并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提出了化学模拟固氮酶的结构和功能, 固氮酶活性中心的模型和合成了模型化合物, 受到了国际高度评价. 根据国际上研究的趋势并结合国内的研究进展, 提出了生物固氮研究的发展方向, 建议在联合(内生)固氮菌固氮基因调控及其提供氮素的作用, 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结瘤固氮的信号传递和分子相互作用, 氮、碳代谢和固氮与光合作用的偶联与共
引用
收藏
页码:535 / 5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苜蓿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liloti)nodD3P1启动子下游序列的缺失和互补分析 [J].
陈迪 ;
刘彦杰 ;
朱家璧 ;
沈善炯 ;
俞冠翘 .
中国科学(C辑:生命科学), 2002, (06) :512-518
[2]   碳代谢总体调控蛋白CRP对nifU启动子的抑制作用不依赖于该启动子上游CRP与NifA竞争的靶位点 [J].
李稚婷 ;
张维佳 ;
王忆平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2, (16) :1242-1246
[3]   碳代谢总体调控蛋白CRP对肺炎克氏杆菌nif启动子的抑制作用 [J].
李稚婷 ;
孙义成 ;
毛贤军 ;
王忆平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2, (15) :1133-1139
[4]   大豆高光效育种研究进展(英文) [J].
郝乃斌 ;
杜维广 ;
戈巧英 ;
张桂茹 ;
李卫华 ;
满为群 ;
彭德川 ;
白克智 ;
匡廷云 .
ActaBotanicaSinica, 2002, (03) :253-258
[5]   固氮正调节基因nifA促进大豆根瘤菌的结瘤效率 [J].
赵洁平 ;
戴小密 ;
许玲 ;
朱家璧 ;
沈善炯 ;
俞冠翘 .
科学通报, 2001, (23) :1984-1987
[6]   固氮酶催化作用机理及其化学模拟 [J].
周朝晖 ;
颜文斌 ;
张凤章 ;
万惠霖 ;
蔡启瑞 .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2) :320-329
[7]   豌豆凝集素和血红蛋白基因对水稻的转化和表达(英文) [J].
张静娴 ;
王忆平 ;
沈世华 ;
王逸群 ;
高越峰 ;
单雪琴 ;
荆玉祥 .
植物学报, 2001, (03) :267-274
[8]   一株能在苜蓿上结瘤的费氏中华根瘤菌 [J].
张海瑜 ;
张海予 ;
李小红 ;
杨苏声 .
微生物学报, 2001, (02) :127-132+258
[9]   转PEPC基因水稻的光合CO同化和叶绿素荧光特性 [J].
焦德茂 ;
李霞 ;
黄雪清 ;
迟伟 ;
匡廷云 ;
古森本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1, (05) :414-418
[10]   玉米联合固氮工程菌Enterobacter gergoviae E7在田间的接种效应 [J].
李永兴 ;
李久蒂 ;
卢林刚 ;
隋文志 ;
马兵 .
中国农业科学, 2000, (05) :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