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内隐自尊稳定性的压力缓冲作用

被引:5
作者
吴明证 [1 ]
孙晓玲 [2 ]
耿开迪 [1 ]
丁莹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
[2]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外显自尊水平; 外显自尊稳定性; 内隐自尊水平; 内隐自尊稳定性; 抑郁;
D O I
10.16719/j.cnki.1671-6981.2009.06.053
中图分类号
B841 [心理学研究方法];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研究将自尊的意识性/无意识性与自尊的稳定性/不稳定性两种视角相结合,探讨了外显自尊水平、内隐自尊水平、外显自尊稳定性、内隐自尊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抑郁的压力缓冲作用。研究发现:外显自尊水平、内隐自尊稳定性、压力对抑郁的预测效应显著;内隐自尊水平与内隐自尊稳定性的交互作用能够预测抑郁;外显自尊水平与内隐自尊稳定性能够缓冲压力对个体抑郁的作用。研究还分析了内隐自尊稳定性研究对深化"内隐自尊"概念的启示作用,并探讨了内隐自尊稳定性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321 / 1324+1301 +1301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自尊水平与自尊稳定性的关系:完美主义的中介作用 [J].
吴明证 ;
梁宁建 ;
孙晓玲 ;
丁莹 .
应用心理学, 2008, (04) :324-329
[2]   内隐与外显自尊情境启动效应的研究 [J].
张镇 ;
李幼穗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5, (03) :318-320+326
[3]   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J].
徐维东 ;
吴明证 ;
邱扶东 .
心理科学, 2005, (03) :562-565
[4]   内隐社会态度的矛盾现象研究 [J].
吴明证 ;
梁宁建 ;
许静 ;
杨宇然 .
心理科学, 2004, (02) :281-283
[5]   IAT效应在不同目标概念水平上的差异研究 [J].
高旭辰 ;
吴明证 ;
梁宁建 .
心理科学, 2003, (04) :628-630
[6]   内隐自尊的稳定性——成败操纵对内隐自尊的影响 [J].
蔡华俭 ;
杨治良 .
心理科学, 2003, (03) :461-464
[7]  
抑郁症患者内隐自尊及其稳定性的研究.[D].席明静.河北师范大学.2006,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