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形扩展力以及下地壳对上地壳的拖曳力的遗传有限单元法反演

被引:28
作者
朱守彪
石耀霖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学系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传有限单元法反演; 地形扩展力; 拖曳力; 青藏高原;
D O I
10.13209/j.0479-8023.2005.030
中图分类号
P313.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震源机制解等资料 ,运用伪三维遗传有限单元法反演了青藏高原 (72°— 10 5°E ,2 5°—4 1°N)受到的边界作用、地形扩展力以及该地区底部所受的剪切作用力。对高原地形扩展力的反演方法进行了分析 ,获得了稳定的反演结果。结果显示 ,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对青藏高原应力场起着决定性作用 ,高原东部下地壳对上地壳的拖曳和高原边缘处的地形扩展力也有显著影响 ,高原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所在区域的上地壳底部未发现有显著效果的拖曳力。从应力场反演的模型位移与GPS实测的现今位移资料也大体吻合 ,不仅反映结果有合理的物理意义 ,也说明现今地壳运动与较长期的地质活动有一定的继承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225 / 23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用遗传有限单元法反演川滇下地壳流动对上地壳的拖曳作用 [J].
朱守彪 ;
石耀霖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2) :232-239
[2]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的研究方法 [J].
魏文博 ;
金胜 ;
叶高峰 ;
王林飞 ;
谭捍东 ;
邓明 ;
方慧 .
地学前缘, 2003, (01) :15-22
[3]   东亚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图的编制 [J].
许忠淮 .
地震学报 , 2001, (05) :492-501
[4]   滇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析 [J].
谢富仁 ;
苏刚 ;
崔效锋 ;
舒赛兵 ;
赵建涛 .
地震学报, 2001, (01) :17-23
[5]   青藏高原挤压隆升过程的数值模拟 [J].
傅容珊 ;
徐耀民 ;
黄建华 ;
李力刚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3) :346-355
[6]   巴西构造应力场的遗传有限单元法反演 [J].
石耀霖 ;
Marcelo Assumpcao .
地球物理学报, 2000, (02) :166-174
[7]   青藏高原及其邻区岩石层三维密度结构 [J].
方剑 ;
许厚泽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5) :660-666
[8]   青藏高原隆升和夷平过程的数值模型研究 [J].
董文杰 ;
汤懋苍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7, (01) :65-69
[9]   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机制探讨 [J].
钟大赉 ;
丁林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289-295
[10]   青藏高原构造热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J].
石耀霖 ;
朱元清 ;
沈显杰 .
地球物理学报, 1992, (06) :7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