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高原湖泊沿岸带底栖藻类群落的分布

被引:15
作者
裴国凤
刘国祥
胡征宇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底栖藻类; 群落结构; 现存量; 优势种类; 沿岸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8 [水生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对云南6个高原湖泊沿岸带底栖藻类的群落结构、现存量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期间发现底栖藻类群落主要由绿藻门的刚毛藻(Cladophora spp.)和硅藻门的一些附植种类组成,除硅藻群落在泸沽湖占优势外,其它湖泊中绿藻群落的相对比率高于硅藻。底栖藻类现存量(chl a)以星云湖最高(24μg·cm-2);底栖硅藻密度以泸沽湖的鸟岛最高,为9.3×106cells·cm-2。分析不同湖泊底栖硅藻的群落结构发现:底栖硅藻Epithemia sorex和Cocconeis klamathensis分别是泸沽湖和抚仙湖的绝对优势种,Amphora pediculus是阳宗海和滇池金宝的绝对优势种,洱海、星云湖和滇池又一村的优势种类较多,其中相对丰富度较高的主要是一些附植性种类。结果表明沿岸带的光照、营养水平和基质类型可能是影响底栖藻类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引用
收藏
页码:373 / 3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云南高原湖泊的治理与保护 [J].
蓝红林 .
水电站设计, 2002, (04) :58-60
[2]   云南高原湖泊太湖新银鱼增殖生态研究 [J].
庄玉兰 ;
冯炽华 ;
李建华 .
水利渔业, 1996, (03) :16-20
[3]  
中国淡水藻类[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胡鸿钧等 编著, 1980
[4]   Epilithic diatoms as indicators of stream total N and total P concentration [J].
Winter, JG ;
Duthie, HC .
JOURNAL OF THE NORTH AMERICAN BENTHOLOGICAL SOCIETY, 2000, 19 (01) :32-49
[5]   Benthic microalgal diversity enhanced by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grazing [J].
Sommer, U .
OECOLOGIA, 2000, 122 (02) :284-287
[6]  
The Trophic Diatom Index: a new index for monitoring eutrophication in rivers[J] . M. G. Kelly,B. A. Whitton.Journal of Applied Phycology . 1995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