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性到主体间性——哈贝马斯的普遍语用学转向

被引:13
作者
盛晓明
机构
[1]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公共领域; 重构; 主体间性; 理想交往共同体;
D O I
10.16235/j.cnki.33-1005/c.1999.05.012
中图分类号
H030 [语义学、语用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哈贝马斯前期的公共领域理论 ,无论就理论还是实践来说都是成问题的。70年代以后 ,哈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 ,主动地抛弃了法兰克福学派的主一客体分析的理论模式 ,转到“语言游戏”理论 (维特根斯坦 )和言语行为论 (奥斯汀和塞尔 )的主体间的分析界面上来。在他看来 ,资本主义政治的合法性危机 ,只有通过对主体间交往能力的合理重构才有望得到解决。本文分析了上述转向的契机 ,并对这一转向的理论合理性作了充分的肯定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德)哈贝马斯(JuergenHabermas)著;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
[2]  
交往与社会进化.[M].(联邦德国)哈贝马斯(Habermas;J.)著;张博树译;.重庆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