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土旗电化学性厦的研究 II.徽电极方法在土壤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8
作者:
刘志光
于天仁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电导池常数;
微域;
离子扩散;
电极法;
还原性;
电极表面;
氧化还原电位;
土壤研究;
化学性;
II;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研究土壤电化学性质的微域变化,应用微电极,测定了氧化还原电位、pH 和电导。结果表明,在含氧化还原体系的标准液中,测得的电位值与理论值相符,在土壤中,数值可较大电极低2—5毫伏。在应用微氢醌电极法测定土壤的pH 时,对干土所得的结果与玻璃电极数值一致;对于还原性土壤,不能够应用。在应用微电极测定电导时,对于长1毫米,极间距离1.1毫米的电极,在不同浓度溶液中可得一致的电导池常数,对于更小的电极,电导池常数随溶液电阻的减小而增大。在土壤中长期磨擦时,可导致电导池常数的稍许增加。应用了标准线的方法校正了这些误差。土块表面的氧化还原电位,较其内部为高。表面的电导也可以较内部高10—20%。颗粒磷肥在土壤中的离子扩散,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符合log C=log A-kx2的Fick扩散定律。荞麦使根际土壤的pH 降低,电导升高,氧化还原电位升高;水稻使根际土壤的电位升高,pH 降低,电导降低;小麦和大豆使根际土壤的电位降低。水稻根系的电导,与土壤中者保持一基本固定的比例。
引用
收藏
页码:52 / 62
页数:1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