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湄公河机制到澜湄合作:中南半岛上的国际制度竞争

被引:31
作者
罗仪馥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 澜湄合作; 国际制度竞争; 现实制度主义; 公共需求; 中日关系;
D O I
10.13569/j.cnki.far.2018.06.119
中图分类号
D815 [国际问题];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中南半岛一度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国际经济合作机制,但在经过激烈的制度竞争之后,最终能够在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一体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只有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和澜湄合作机制(LMC)等少数制度安排。这两个机制在成员构成、制度功能和运作方式上的共同点决定了二者存在客观的竞争关系。它们在主导力量及其投入力度、制度化水平、制度建设的根本目标和制度有效性方面存在差异,又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GMS的发展停滞甚至有所后退,而LMC的影响力则迅速扩大的竞争现状。基于现实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GMS和LMC各自的主导国——日本和中国在中南半岛实力地位的相对变化,部分解释了两种机制当前竞争现状的成因。本文进而将制度参与国的选择纳入分析框架,强调中南半岛五国的公共需求在两大机制下是否得到满足,也对二者竞争关系具有一定的影响。从中日两国的战略定位与中南半岛五国的态度来看,GMS与LMC的竞争还将相持下去,但这并不意味着制度间合作无法实现。对此,中国一方面应在保障本国利益的基础上,密切关注与对接中南半岛国家的需求,确保LMC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另一方面,可以推动两个机制的交流,寻求合作的切入点,实现GMS与LMC的良性竞争与制度相容。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56
页数:38
相关论文
共 44 条
[1]   全球化与国家对外经济影响力——基于中国在东亚地区经济影响力的社会经济学分析 [J].
庞琴 ;
罗仪馥 .
当代亚太, 2018, (02) :4-36+156
[2]   澜湄合作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 [J].
刘卿 .
国际问题研究, 2018, (02) :43-54+132
[3]   中日对东南亚基础设施投资竞争及其影响 [J].
赵洪 .
国际论坛, 2018, (02) :39-45+77
[4]   2017年:中国引领全球秩序重建 [J].
李巍 ;
罗仪馥 .
理论视野, 2018, (02) :76-83
[5]   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全球价值链升级研究 [J].
屠年松 ;
薛丹青 .
经济问题, 2018, (02) :123-129
[6]   澜湄合作机制的现状评析:成效、问题与对策 [J].
戴永红 ;
曾凯 .
国际论坛, 2017, 19 (04) :1-6+79
[7]   东亚地区合作主导权与中日制度竞争 [J].
黄大慧 ;
孙忆 .
教学与研究, 2017, (06) :35-42
[8]   澜湄合作机制:一个“高阶的”次区域主义 [J].
卢光盛 ;
别梦婕 .
亚太经济, 2017, (02) :43-49
[9]   区域性公共产品与澜湄合作机制 [J].
黄河 ;
杨海燕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7, (01) :130-137
[10]   国际制度压力与中国自贸区战略 [J].
孙忆 .
国际政治科学, 2016, 1 (03) :12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