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 条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交叉性小脑失联络现象及川芎嗪的干预作用
被引:3
作者:
楚冰
邵国富
周旭平
机构:
[1]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2]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 江苏省苏州市
[3] 江苏省苏州市
来源:
关键词:
脑缺血;
小脑;
局部血流;
川芎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85 [中药药理学];
学科分类号:
1008 ;
摘要: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小脑失联络现象及中药川芎嗪的干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0-01在苏州大学附属二院神内科实验室进行。取15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川芎嗪组3组,每组5只。①给药:川芎嗪组大鼠在造模前半小时,给予川芎嗪50mg/kg(2.5mL/kg)腹腔注射,其他2组不给药。②造模:模型组和川芎嗪组大鼠线栓法建立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正常对照组不造模。③小脑脑血流量的测定:采用氢清除法测定,正常对照组测1次,其他2组大鼠再灌注1,3,6及24h时测定4次。结果:15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正常对照组小脑脑血流量:右侧和左侧无显著差异[(1.35±0.07),(1.33±0.06)mL(/g·min),P>0.05]。②模型组小脑脑血流量:造模后左侧迅速下降(P<0.01),特别是再灌注后1h,左侧显著低于右侧([0.88±0.10),(1.29±0.03)mL(/g·min),P<0.01]。③川芎嗪小脑脑血流量:右侧显著高于同时段模型组右侧(P<0.05或0.01),其中再灌注后1h最显著([1.00±0.03),(0.88±0.10)mL(/g·min),P<0.05]。结论: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后,可引起对侧小脑脑血流量序列性变化,川芎嗪可改善远隔区域脑灌注,在改善脑卒中预后中起一定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1
页数: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