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神经生化和神经电生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22
作者
易正辉
方贻儒
王祖承
机构
[1]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精神医学教研室
基金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病理学; 神经递质; 神经生化; 神经电生理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复杂,神经生化学理论是迄今最为“肯定”、并被临床药理“充分利用”的,用以阐述抑郁症发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抑郁症的发生不但与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水平相关;也可能与多巴胺(DA)、乙酰胆碱(Ach)、神经肽、γ-氨基丁酸(GABA)能系统等多种神经递质及受体的功能紊乱有关,还与内分泌系统和神经营养因子系统等方面的异常有关。同时,抑郁症的发生还可能与神经认知功能的缺损及神经电生理学的改变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676 / 67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抑郁症分子生物学及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J].
易正辉 ;
方贻儒 ;
王祖承 .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5, (08) :610-614
[2]  
精神与精神病的生物化学.[M].王学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