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解释理论变迁中的利益衡量思考

被引:10
作者
王海桥 [1 ]
马渊杰 [2 ]
机构
[1] 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2]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刑法解释; 理论变迁; 利益衡量; 解释运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 [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主导法律解释的基本理论是在目的利益法学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价值法学,基于价值判断基准的利益衡量在刑法的解释中日益重要,我国刑法解释理论正经历特定变迁,应对利益衡量问题予以规范思考。与法益衡量密切相关的,是刑法的规范保护目的,利益衡量实际上与刑事立法、犯罪构成要件成立与否、是否存在违法阻却事由和其他可罚性要件均存在密切关系,与此同时,在刑法解释领域,法益的解释机能主要体现为对定罪处刑的引导和限定作用,利益衡量属于实质解释犯罪构成要件,但是主张进行利益衡量的有可能是主观解释,也有可能是客观解释,同时有可能是二者的折衷立场。刑法解释本身最终是为了实现立法的利益衡量,就现代刑事司法而言,作为利益衡量支配下的目的解释,在法律的最终目的框架下,赋予了法官一定的自由去评价,使得刑法的刚性趋于减弱。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德国刑法学总论[M]. 法律出版社 , (德)克劳斯·罗克辛(ClausRoxin)著, 2005
[2]  
法理学[M]. 法律出版社 , (德)伯恩·魏德士(BerndRuthers)著, 2003
[3]  
法益初论[M].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张明楷著, 2000
[4]  
法律的概念[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英)哈特(H.L.A.Hart)著, 1996
[5]  
利益衡量与刑法之犯罪判断[台]高金桂著. 台湾元照出版公司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