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松散层煤层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54
作者
李德海 [1 ]
许国胜 [1 ]
余华中 [2 ]
机构
[1]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2] 河南理工大学安全技术培训学院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厚松散层; 动态移动变形; 最大下沉速度;
D O I
10.13199/j.cnki.cst.2014.07.026
中图分类号
TD325.4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控制地表沉陷保护地表建筑物,以赵固一矿11011工作面的地表移动变形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厚松散层条件开采下,地表下沉曲线的动态变化、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地表移动变形持续时间及最大下沉速度滞后情况。结果表明:由于上覆厚松散层土体结构松散、几乎无承载能力,地表下沉量变化较大,地表下沉速度较大,最大值为24.5 mm/d、下沉剧烈且地表下沉的范围增加较明显,在充分采动的情况下,预计其地表下沉系数大于1。在地表移动持续时间中,活跃阶段约占总时间的53.4%,而下沉量占总下沉量的91.3%,因厚松散层土体固结的原因引起的衰退阶段虽然下沉量小但持续时间较长;工作面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为182 m。上述结果表明厚松散层地区煤层开采,地表呈现受采动影响敏感、下沉速度大、下沉剧烈、下沉系数大和地表移动衰退时间长等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103 / 10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赵城水库下煤炭开采安全性研究 [J].
许国胜 ;
许胜军 ;
李德海 ;
张彦宾 .
煤矿安全, 2013, 44 (04) :43-45+48
[2]   厚松散层下下沉系数与采动程度关系研究 [J].
陈俊杰 ;
邹友峰 ;
郭文兵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2, 29 (02) :250-254
[3]   巨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的移动变形预计与分析 [J].
陈磊 ;
张彦宾 ;
许胜军 .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11, (01) :70-72
[4]   地表动态沉陷变形的3个阶段与变形速度的研究 [J].
黄乐亭 ;
王金庄 .
煤炭学报, 2006, (04) :420-424
[5]   厚松散层条件下开采程度及地表下沉模式的研究 [J].
王金庄 ;
常占强 ;
陈勇 .
煤炭学报, 2003, (03) :230-234
[6]   厚松散层下开采地表移动预计及岩移参数分析 [J].
李德海 ;
陈祥恩 ;
李东升 .
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2002, (01) :90-92+109
[7]   开采沉陷土体变形与孔隙水压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J].
隋旺华 ;
狄乾生 .
工程地质学报, 1999, (04) :303-309
[8]   徐淮矿区深部土体工程地质特性及失水变形机理 [J].
李文平 ;
于双忠 .
煤炭学报, 1997, (04) :21-26
[9]   巨厚松散层下采煤地表移动规律的研究 [J].
王金庄 ;
李永树 ;
周雄 ;
吴立新 ;
魏生海 .
煤炭学报, 1997, (01) :20-23
[10]   开采速度与地表移动变形的关系探讨 [J].
李德海 ;
高木福 .
煤炭科学技术, 1996, (06) :5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