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层移动理论与力学模型及其展望

被引:41
作者
左建平 [1 ,2 ]
孙运江 [2 ]
文金浩 [2 ]
李政岱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岩层移动; 采动岩体力学; 砌体梁; 关键层理论; “类双曲线”模型;
D O I
10.13199/j.cnki.cst.2018.01.001
中图分类号
TD325 [岩层移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随着社会对开采沉陷与生态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科学采矿"势在必行。面对新形势,需要在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更系统、深入的研究。首先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垮落法和充填法处理采空区2种情况下的岩层移动理论、优缺点及其适应条件等,重点阐述了关键层理论在岩层移动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基于采动岩体力学,系统分析了基本顶断裂位置和断裂步距"正态分布"变化的原因。基于采动岩层破断移动的全过程分析和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充分采动覆岩整体移动的"类双曲线"模型,认为岩层"类双曲线"的焦点位于主关键层位置,该模型通过关键层把砌体梁理论及地表沉陷理论有机联系起来,描述了煤层上覆岩层整体移动规律,是关键层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1+87 +8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59 条
[1]   充分采动覆岩“类双曲线”破坏移动机理及模拟分析 [J].
左建平 ;
孙运江 ;
王金涛 ;
史月 ;
文金浩 .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2018, 35 (01) :71-77
[2]   再论煤炭的科学开采 [J].
钱鸣高 ;
许家林 ;
王家臣 .
煤炭学报, 2018, 43 (01) :1-13
[3]   工作面过空巷基本顶超前破断压架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J].
刘畅 ;
杨增强 ;
弓培林 ;
王开 ;
张俊文 ;
李玉琳 ;
张小强 .
煤炭学报, 2017, 42 (08) :1932-1940
[4]   厚松散层覆岩移动机理及“类双曲线”模型 [J].
左建平 ;
孙运江 ;
钱鸣高 .
煤炭学报, 2017, 42 (06) :1372-1379
[5]   煤矿开采沉陷预计理论与方法研究评述 [J].
崔希民 ;
邓喀中 .
煤炭科学技术, 2017, 45 (01) :160-169
[6]   风沙区井工煤炭开采对土地生态的影响及修复 [J].
胡振琪 ;
陈超 .
矿业科学学报, 2016, (02) :120-130
[7]   概率积分法的由来与研究进展 [J].
刘宝琛 ;
戴华阳 .
煤矿开采, 2016, 21 (02) :1-3
[8]   关于我国采煤沉陷计算方法的思考 [J].
杨伦 ;
戴华阳 .
煤矿开采, 2016, 21 (02) :7-9+102
[9]   煤矿充填开采连续曲形梁形成与岩层控制理论 [J].
刘建功 ;
赵家巍 ;
李蒙蒙 ;
左建平 .
煤炭学报, 2016, 41 (02) :383-391
[10]   深部岩体力学研究与探索 [J].
谢和平 ;
高峰 ;
鞠杨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5, 34 (11) :2161-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