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Btcry1Ah基因抗虫玉米的获得及其遗传稳定性分析

被引:31
作者
岳同卿 [1 ]
郎志宏 [1 ]
王延锋 [1 ,2 ]
张杰 [3 ]
何康来 [3 ]
黄大昉 [1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
[3]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基因枪法; cry1Ah基因; 抗虫玉米; 遗传稳定;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Btcry1Ah基因是从国内苏云金芽胞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分离株BT8中克隆鉴定的新型杀虫蛋白基因。研究利用该基因构建了植物表达载体pHUAh,用基因枪法转化玉米杂交组合Q31×Z31的胚性愈伤组织,得到13株阳性转基因玉米(Zea mays L.)植株。通过生物活性分析筛选得到了2个高抗转基因事件B1-1和B1-7,对其T1~T5代转基因植株进行了5代跟踪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在玉米植株可以稳定表达,并且可以逐代稳定遗传。利用ELISA对不同转化事件以及同一转化事件不同组织部位的Cry1Ah蛋白的表达量进行分析,发现该基因在不同转化事件之间以及同一转化事件不同组织部位表达量都存在差异。对T2~T5代转基因植株田间虫测结果显示,转基因玉米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具有显著的抗性,且逐代稳定遗传。B1-1和B1-7有望成为Bt抗虫玉米育种工作的备选材料。
引用
收藏
页码:638 / 6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Ubi1 intron-mediated enhancement of the expression of Bt cry1Ah gene in transgenic maize (Zea mays L.).[J]..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8, 20
[2]   转GFM CrylA基因玉米自交系及其杂交种的抗螟性鉴定 [J].
袁英 ;
李晓辉 ;
孔祥梅 ;
姜志磊 ;
林春晶 ;
李葱葱 ;
刘娜 ;
孙传波 ;
刘德璞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8, (05) :831-836
[3]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耐草甘膦基因mG2-epsps导入玉米自交系的研究初报 [J].
王秀君 ;
郎志宏 ;
陆伟 ;
林敏 ;
单安山 ;
黄大昉 .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8, (04) :56-62
[4]   转基因抗虫玉米Bt蛋白表达量的研究 [J].
李葱葱 ;
刘娜 ;
康岭生 ;
王丹 ;
赵洪锟 ;
张明 .
玉米科学, 2006, (03) :40-41
[5]   cry1A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的遗传与表达(英文) [J].
刘允军 ;
王国英 .
ActaBotanicaSinica, 2003, (03) :253-256
[6]   用基因枪将高赖氨酸基因导入玉米及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J].
张秀君 ;
刘俊起 ;
赵倩 ;
于静娟 ;
敖光明 .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1999, (04) :363-367
[7]  
The Mutational Consequences of Plant Transformation.[J].Jonathan R. Latham;Allison K. Wilson;Ricarda A. Steinbrecher.Journal of Biomedicine and Biotechnology.2006,
[8]  
Stability of inheritance of transgenes in maize (<Emphasis Type="Italic">Zea mays</Emphasis> L.) lines produced using different transformation methods.[J].Yongsheng Zhang;Xiaoyan Yin;Aifang Yang;Guosheng Li;Juren Zhang.Euphytica.2005, 1-2
[9]   Variation in the inheritance of expression among subclones for unselected (uidA) and selected (bar) transgenes in maize (Zea mays L) [J].
Zhang, S ;
Warkentin, D ;
Sun, B ;
Zhong, H ;
Sticklen, M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6, 92 (06) :752-761
[10]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M].(美)J.萨姆布鲁克(JosephSambrook);(美)D.W.拉塞尔(DavidW.Russell)著;黄培堂等译;.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