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物权人物上代位权实现程序的建构

被引:20
作者
程啸
机构
[1] 清华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物权法; 担保物权; 物上代位权; 法定债权质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3.2 [物权];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物权法》第174条虽规定了担保物权的物上代位性,但现行法未建立一套合理可行的担保物权人据以实现物上代位权的程序。未来我国编纂民法典时应摒弃担保物权延续说,改采法定债权质权说,明确规定担保财产灭失、毁损或被征收而产生代位物请求权时,担保物权人依法享有针对这些请求权的法定债权质权;同时,应明确规定担保人的通知义务以及代位物给付义务人(即第三债务人)查询登记簿、在给付代位物前取得担保物权人同意的义务。代位物给付义务人违反义务,侵害物上代位权而给担保物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8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外国民商法精要.[M].谢怀栻.法律出版社.2014,
[2]  
物权.[M].崔建远;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3]  
民法物权论.[M].陈华彬; 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4]  
担保物权法原理.[M].孙鹏等;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  
担保法论.[M].高圣平; 著.法律出版社.2009,
[6]  
物权法通论.[M].温世扬;廖焕国著;.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
[7]  
抵押权论.[M].徐洁著;.法律出版社.2003,
[8]  
中国抵押权制度的理论与实践.[M].程啸著;.法律出版社.2002,
[9]  
民法诸问题与新展望.[M].刘得宽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10]  
担保物权法.[M].(日)近江幸治著;祝娅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