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套作条件下作物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 Ⅱ.间作早春玉米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被引:33
作者
赵秉强
张福锁
李增嘉
李凤超
张新春
申加祥
潘海军
赵甲美
尹玉波
武传杰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2] 中国农业大学
[3] 山东农业大学
关键词
间套作; 根系; 早春玉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11 [作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02 ;
摘要
本文在冬小麦‖早春玉米 /夏玉米条件下 ,研究了麦田间作地膜覆盖早春播种玉米 (简称早春玉米 )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主要结果 :(1)间作地膜覆盖早春玉米拔节期根深 10 0cm左右 ,大口期 140 cm左右 ,乳熟期达到最大根深 160 cm左右。 (2 )随生育进程推进 ,根量与根重密度基本呈小→大→小变化 ;根系数量及重量密度在垂直土体中呈“T”型分布 ,0~ 2 0 cm为高密度层 ,2 0~ 4 0、 4 0~ 80 cm为中密度层 ,80~ 12 0 cm为低密度层 ,12 0~ 160 cm为稀密度层。根系相对稳定后 ,约有 75 %的根干重分布在 0~ 2 0 cm土层 ,85 %左右在 4 0 cm以上 ,95 %左右在 80 cm以上。 (3)根系含水率在垂直空间呈上低下高趋势 ,随生育期推进 ,含水率呈下降趋势。 (4 )根系活性与根量相反呈倒“T”型分布 ,根系活性随生育进程推进 ,呈减低趋势 ,且活力高位点又呈下移变化 ,拔节期 2 0~ 4 0cm根系活性较高 ,大口期 4 0 cm以下较高 ,乳熟期和成熟期以 80 cm以下较高。 (5 )根系 TTC还原总量及总量密度随生育进程推进呈低→高→低变化 ,以大口期为高。上下又呈“T”型分布 ,0~ 2 0 cm为高量高密度区 ,2 0~ 80 cm为中量中密度区 ,80~ 12 0 cm为低量低密度区 ,12 0~ 160 cm为稀量稀密度区。 (6)成熟期 2 0
引用
收藏
页码:974 / 9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北方主要作物根系生长的研究 [J].
苗果园 ;
尹钧 ;
张云亭 ;
张爱良 .
作物学报, 1998, (01) :1-6+129
[2]   地膜覆盖玉米根系的研究 [J].
梁亚超 ;
杨殿荣 ;
刘庆江 ;
于桂霞 .
耕作与栽培, 1989, (05) :30-32
[3]   黄土高原旱地冬小麦根系生长规律的研究 [J].
苗果园 ;
张云亭 ;
尹钧 ;
侯跃生 ;
潘幸来 .
作物学报, 1989, (02) :104-115
[4]   玉米根系的生长规律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Ⅱ.玉米根系与叶的相互作用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J].
戴俊英 ;
鄂玉江 ;
顾慰连 .
作物学报, 1988, (04) :310-314
[5]   玉米根系的生长规律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Ⅰ.玉米根系生长和吸收能力与地上部分的关系 [J].
鄂玉江 ;
戴俊英 ;
顾慰连 .
作物学报, 1988, (02) :149-154
[6]   土壤耕层积温对玉米根系及植株生长的影响 [J].
杨文彬 ;
白栋才 ;
董心澄 ;
田玉丹 .
华北农学报, 1987, (03) :44-51
[7]   玉米根系吸收活力及其在土壤中分布的研究 [J].
朱献玳 ;
刘益同 .
核农学报, 1982, (03) :17-22+53
[8]   玉米苗期根系生态生理研究 [J].
任其云 ;
杜成贵 ;
刘正蒙 .
作物学报, 1982, (03) :169-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