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罪协商程序:模式、问题与底线

被引:51
作者
胡铭
机构
[1] 浙江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 辩诉交易; 协商程序; 底线正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我国正在以顶层设计的方式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完善。从刑事诉讼程序创新的角度来看,便需要构建中国式的认罪协商程序,但理论层面的共识和技术层面的准备是不足的。从实践来看,我国刑事司法早已自下而上地践行认罪协商,并呈现为四种典型模式。认罪协商程序并非一种完美的制度,其与正当法律程序可能出现激烈冲突,在底线正义理念之下,应当在尊重我国职权主义传统的基础上,审慎对待认罪协商的模式选择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具体构建。
引用
收藏
页码:169 / 17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 [J].
陈卫东 .
中国法学, 2016, (02) :48-64
[2]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之若干思考 [J].
叶青 .
法学, 2015, (07) :3-10
[3]   认罪态度对法官判决影响的实证分析 [J].
胡铭 ;
冯姣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2) :125-131
[4]   刑事审前协商程序的司法控制 [J].
姚莉 .
中国法学, 2010, (04) :125-131
[5]   辩诉交易的历史溯源及现实分析 [J].
张建伟 .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08, (05) :3-11
[6]   域外辩诉交易的发展及其启示 [J].
冀祥德 .
当代法学, 2007, (03) :23-30
[7]   刑事政策视野下的刑讯问题 [J].
胡铭 .
环球法律评论, 2007, (02) :15-22
[8]   刑事诉讼的私力合作模式——刑事和解在中国的兴起 [J].
陈瑞华 .
中国法学, 2006, (05) :15-30
[9]   试论构建中国式的认罪协商制度 [J].
陈国庆 .
环球法律评论, 2006, (05) :541-545
[10]   事实与规范之间 从被害人视角对刑事实体法体系的反思 [J].
劳东燕 .
中外法学, 2006, (03) :294-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