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血栓性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神经元PAF受体结合特性的研究

被引:3
作者
杨丽君
李树清
机构
[1] 昆明医学院基础部病理生理教研室
[2] 昆明医学院基础部病理生理教研室 云南昆明650031
关键词
光化学; 脑缺血; 血小板活化因子; 树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3 [脑血管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摘要
目的 :观察血栓性局部脑缺血过程中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受体的消长变化 ,探讨PAF在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神经元继发性脑损伤中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血栓性局部脑缺血模型并提取树鼠句脑细胞膜蛋白 ,用 [3H]-PAF放射配体结合试验检测中枢神经细胞膜不同特性的PAF结合位点 (受体 )。结果 :树鼠句脑细胞膜上存在两种亲和性不同的PAF受体 ,即高亲和性和低亲和性受体 ,其亲和力 (kD)分别为 ( 3 61± 0 72 )nmol/L(kD1)和 ( 17 0 4± 2 4 1)nmol/L(kD2 ) ,相应的最大结合容量 (Bmax)分别为 ( 14 5 7 94± 168 0 1)pmol/g蛋白和 ( 5 0 17 4 0± 74 2 16)pmol/g蛋白。脑缺血 4、2 4h及 72h中心区、半暗区及对侧区高、低亲和性受体的kD值、Bmax值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P <0 0 1) ,中心区及半暗区尤为明显 ,其中以缺血后 2 4h的变化最为显著。结论 :PAF受体在介导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机能代谢的不同与PAF受体亲和特性及最大结合容量改变不同有关 ,亦是PAF介导继发性脑损伤的重要分子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nd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in cerebral ischemia or convulsions: Intracellular PAF-binding sites and activation of a fos/jun/AP-1 transcriptional signaling system[J] . Nicolas G. Bazan,Stephen P. Squinto,Pierre Braquet,Thomas Panetta,Victor L. Marcheselli. &nbspLipids . 1991 (12)
[2]   单胺类递质在光化学诱导树鼠句血栓性脑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区形成中的作用 [J].
孟强 ;
李树清 .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999, (08) :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