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

被引:62
作者
张金波
宋长春
杨文燕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长春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碳(DOC); 土地利用; 湿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集三江平原不同利用方式的土壤,测定土壤水溶性有机碳(DOC)含量,以及E280值、E250/E365和E240/TOC比值,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DOC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土壤DOC含量变化明显,土地开垦耕作是导致土壤DOC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湿地土壤的开垦耕作,不仅导致土壤DOC数量的减少,而且DOC的质量也在下降.土壤DOC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呈正相关(R2=0.66),与游离态轻组有机碳的相关性更强(R2=0.84),与土壤重组有机碳呈明显的负相关(R2=0.52).
引用
收藏
页码:343 / 3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土壤水溶性有机物与富里酸分子量分布的空间结构特征 [J].
张甲 ;
陶澍 ;
曹军 .
地理研究, 2001, (01) :7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