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能源安全复杂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与实证研究

被引:7
作者
沈镭 [1 ]
刘立涛 [1 ,2 ]
张艳 [3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3]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关键词
区域能源安全; 复杂性科学; 路径依赖; 人—地关系; 能源安全区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426.2 [];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摘要
从区域能源安全的复杂性入手,运用复杂科学理论,阐述了区域能源安全系统的复杂性特征,探讨了区域能源安全的路径依赖及其解决途径,文章运用复杂性科学的方法和模型,提出了基于人—地关系的区域能源安全复杂性框架模型。借助该框架模型以区域能源安全功能分区为例展开实证分析。区域能源安全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在能源结构、经济增长、科技创新和高碳能源方面,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为此,必须坚持走能源结构优质化、节能降耗、循环利用以及科技创新的综合途径,大力开辟低碳或无碳化能源。实证分析显示,沿海和长江中游地区是能源最不安全区;能源较不安全区散布于东中西地区;区域能源安全区主要分布于西部的青海、宁夏、四川、贵州和云南5省(市、自治区);而区域能源富裕区则集中分布于"三北"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30 / 3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中国能源政策可持续性评价与发展路径选择 [J].
沈镭 ;
刘立涛 .
资源科学, 2009, 31 (08) :1264-1271
[2]   对中国能源问题的思考 [J].
江泽民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8, (03) :345-359
[4]   复杂性科学研究述评 [J].
潘旭明 .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7, (06) :37-39+61
[5]   中国能源安全预警指标框架体系设计 [J].
刘强 ;
姜克隽 ;
胡秀莲 .
中国能源, 2007, (04) :16-20
[6]   管理科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以复杂性科学为研究视角 [J].
胡恩华 ;
刘洪 .
系统科学学报 , 2007, (01) :74-78
[7]   复杂性科学与现代城市管理 [J].
宋刚 ;
陈锐 .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6, (04) :27-30
[8]   军事系统的研究与复杂性科学 [J].
赵晓哲 ;
郭锐 .
军事运筹与评估, 2006, (02) :3-6
[9]   我国能源节约战略研究 [J].
郎一环 ;
沈镭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2) :105-109
[10]   复杂性科学与石油天然气综合集成勘探 [J].
陈新华 .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4) :84-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