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2009年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位置的地域特征

被引:17
作者
李栋梁 [1 ]
邵鹏程 [1 ,2 ]
王慧 [1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关键词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带; 过程透雨量; 位置变化; 影响时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5.42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51—2009年中国662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地理位置的年际、年代际变化以及夏季风影响北边缘的时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基于过程透雨量定义的夏季风北边缘能很好地反映边缘带降水特点,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北边缘带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在110°E处,北边缘带南界大致位于36°N,北界大致位于41°N。边缘带宽度与其南界纬度具有很好的负相关,且有逐年变宽的趋势。边缘带存在显著的准3年和9年的周期特征。夏季风平均在6月28日开始影响北边缘带,9月21日南撤离开北边缘带。110°E是夏季风边缘带中南风分量最大的经度,与偏南年相比,偏北年夏季风影响边缘带时间开始早,结束迟。
引用
收藏
页码:1511 / 151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气候变化对风水蚀复合区的影响 [J].
安志山 ;
李栋梁 ;
王涛 ;
张伟民 ;
屈建军 .
中国沙漠, 2012, 32 (03) :610-617
[2]   1961—2009年中国区域干旱状况的时空变化特征 [J].
刘晓云 ;
李栋梁 ;
王劲松 .
中国沙漠, 2012, 32 (02) :473-483
[3]   晋西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土地沙漠化的影响 [J].
马义娟 ;
钱锦霞 ;
苏志珠 .
中国沙漠, 2011, 31 (06) :1585-1589
[4]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陆面温度和能量的气候特征分析 [J].
孙昭萱 ;
张强 .
中国沙漠, 2011, 31 (05) :1302-1308
[5]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建立与中国汛期开始时间 [J].
祝从文 ;
周秀骥 ;
赵平 ;
陈隆勋 ;
何金海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8) :1172-1181
[6]  
Definition and Features of the North Edge of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J]. 汤绪,陈葆德,梁萍,钱维宏.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2010(01)
[7]   用过程透雨量确定的东亚夏季风北边缘特征 [J].
黄菲 ;
李栋梁 ;
汤绪 ;
王式功 ;
王慧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 (05) :530-538
[8]   东亚夏季风的年际变化及其对环流和降水的影响(英文) [J].
于淑秋 ;
施晓晖 ;
林学椿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9, 19 (01) :67-80
[9]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研究进展及相关问题 [J].
汤绪 ;
钱维宏 ;
孙国武 .
高原气象 , 2008, (S1) :1-7
[10]   中国干旱气候分区及其降水量变化特征 [J].
杨绚 ;
李栋梁 .
干旱气象, 2008, (02) :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