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排放省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与减排机制研究

被引:15
作者
周建
易点点
机构
[1]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碳减排; 碳排放泰尔系数; 产业结构; 动态面板模型;
D O I
10.19626/j.cnki.cn31-1163/f.2012.11.007
中图分类号
X502 [污染分析与测定];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现有各省共有各类能源消费数据资料情况下,本文运用更为细致的化学原理进行了各省共同区间2000-2008年碳排放量的估算,通过引入碳排放泰尔系数定量衡量各省差异及波动特征,并采用动态面板模型等对于我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碳减排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结论表明:(1)我国近年来碳排放增长趋势明显,从碳排放总量来看,东中西部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从碳排放增速来看,东中西部比较接近,差异不明显。(2)基于GDP的碳排放泰尔系数表明全国碳排放的差异程度有较大的波动,在2004年左右差异达到了顶峰,泰尔系数大约在0.2左右,总差异较大的波动主要是由于区域内各省差距的巨大波动所造成。第二产业GDP碳排放全国总差异值波峰出现的时间与总GDP泰尔系数相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内各省差异对第二产业GDP碳排放泰尔系数全国总差异的贡献程度远大于各区域之间差异的贡献程度。(3)我国各省碳排放机制方面存在着显著的惯性特征,上一期碳排放量对于当期碳排放量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其系数为0.844。在产业结构方面,第二产业产量对于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正向影响,其弹性为0.081;能源消费结构方面,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对于碳排放的影响极其显著,系数为0.189。煤炭产量对于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其弹性为0.016,煤炭资源禀赋对于碳排放影响明显。2000年以来我国碳排放与第二产业增长是单调递增曲线关系,碳排放量不仅随着第二产业的发展显著增加,而且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以上重要结论为我国制订与碳减排相关的产业政策和环境规制政策等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80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中国碳排放的产业差异分析 [J].
肖腊珍 ;
陈琰 .
统计与决策, 2011, (02) :106-108
[2]   工业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基于STIRPAT模型的上海分行业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J].
邵帅 ;
杨莉莉 ;
曹建华 .
财经研究, 2010, 36 (11) :16-27
[3]   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响因素和减排策略 [J].
林伯强 ;
刘希颖 .
经济研究, 2010, 45 (08) :66-78
[4]   中国能源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彭觅 ;
吕斌 ;
张纯 ;
黄斌 .
城市发展研究, 2010, 17 (07) :6-11+44
[5]   1995—2007年我国省区碳排放及碳强度的分析——碳排放与社会发展Ⅲ [J].
岳超 ;
胡雪洋 ;
贺灿飞 ;
朱江玲 ;
王少鹏 ;
方精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46 (04) :510-516
[6]   碳强度约束下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与收敛性研究 [J].
孙传旺 ;
刘希颖 ;
林静 .
金融研究, 2010, (06) :17-33
[7]   上海市控制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2020年行动目标测算与分析 [J].
曹建华 .
科学发展, 2010, (05) :35-43
[8]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和影响因素研究 [J].
李国志 ;
李宗植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5) :22-27
[9]   我国碳排放结构的区域差异分析 [J].
徐大丰 .
江西社会科学, 2010, (04) :79-82
[10]   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 [J].
王锋 ;
吴丽华 ;
杨超 .
经济研究, 2010, 45 (02) :123-136